汪順:循此苦旅,以達天際 原創(chuàng) 尚嶸崢 后廠村體工隊
十歲那年放假回家,汪順坐在媽媽的電動車上,吐出一句“我不想練了”。
電動車突然停了,媽媽沒有回頭,也沒有說話,沉默的幾分鐘后電動車重新啟動。
汪順心里咯噔一下,再也沒提過不練游泳這件事。
觸壁,奪冠。攝像機對準27歲的汪順,他摘下白色泳帽輕輕笑了笑,對看臺比了個“OK”的手勢,但很快就收了回去。
三冠王,這是汪順OK這個手勢的含義,略顯輕松的國內(nèi)奪冠讓他不需要太過激動的表達,但是兩個月前奧運會200米混合泳賽場上奪金時,汪順完全是另一個狀態(tài)。
他贏得堪稱神奇——在進入最后50米沖刺前,汪順還排在第二位,離第一名美國名將安德魯差距達到1.01秒,但靠著自由泳賽段肉眼可見的爆發(fā)力,他在最后50米逆襲摘金。
觸壁那一刻,汪順轉(zhuǎn)身振臂怒喊,然后用摘下泳帽的右手狠狠砸向水面,激起的水花將畫面中的自己擋得嚴實。坐在水線上,汪順張開雙臂,擁抱歡呼,又把右拳高高舉起。他沒笑,也沒哭,只是怒吼,怒吼,再怒吼。
他把這枚金牌看得很重,“我要仔仔細細地看看它,我是為了它才一直拼搏到現(xiàn)在。金牌比想象的要重得多,里面包含了我的人生”。
“我雖然叫順,但一點都不順”在東京奪冠后,汪順發(fā)了這樣一條微博,事實上在之前的很多年里,他的確一直是游泳隊里那個“被壓在水下”的人,和名字相反,命運似乎只給他留了逆襲一條路。
五年前的里約,同樣是在最后50米自由泳賽段開始逆襲,汪順從第七追到第三拿下了200米混合泳的銅牌。那年頒獎典禮后,他把銅牌掛在相熟記者的脖子上,笑著說,“四年之后換個金的?!钡跂|京奧運會之前,幾乎沒有人相信汪順能做到。
因為孫楊的缺席,外媒預測此次奧運會中國隊可能顆“金”無收,汪順甚至都不在奪牌名單之列。國內(nèi)媒體將注意力著重放在張雨霏身上,汪順對他們來說最多算是一個有點希望的“奪牌點”。一些商業(yè)合作在奧運前曾短暫的接觸過汪順,但最終還是放棄了,因為據(jù)他們判斷“他拿不了金牌,不是必須要簽的運動員?!?/p>
你不能責怪這種看低,因為它背后的邏輯近乎于無懈可擊,多年來,混合泳的泳道里從來不缺王者。2011年汪順出道,但在2016年之前,菲爾普斯和羅切特統(tǒng)治了這個項目。好不容易把這批人熬過去,日本的瀨戶大也又登上了歷史舞臺,在2019年光州世錦賽上連奪200混、400混兩枚金牌,又在奧運前創(chuàng)造了400混賽季最佳成績,成為混合泳頭號熱門,更別說今年還有安德魯和斯科特等名將的前后夾擊。
相比之下,27歲的“老將”汪順就有些黯然失色了。雖然在2016年他奪得過短池游泳世錦賽200米混合泳冠軍,但短池和長池比賽的含金量明顯不同,何況從2015年喀山游泳世錦賽開始,連續(xù)兩屆汪順的成績都只是銅牌。
2019年光州世錦賽,汪順對自己的期望是“希望去沖擊一下金牌”,最后只拿到了第六名。當時一位游泳專項記者認為,在一眾競爭者中,汪順想要在東京奧運會突圍沖金“幾乎完全沒戲”,而從某種程度上汪順自己也認同這樣的說法。2021年冠軍賽,汪順在采訪區(qū)主動提及已經(jīng)拿了十次該賽事200米混合泳的冠軍,卻對自己的奧運目標絕口不提——那次他的奪冠成績1分56秒78,比幾個主要對手的最好成績都慢了將近1秒, 而1分56秒這個關(guān)口,已經(jīng)把汪順擋在門外好幾年了。
出征東京前,汪順在采訪中透露說想游到巴黎奧運會,面對在場人驚訝的反饋,他沒有過多解釋,只是平靜的說:“還是熱愛游泳,不想放棄?!倍@樣的表達也被認為是他對東京釋放的一種預期和信號:也許他知道這次自己又沒什么希望了,想堅持三年再沖一屆試試。
眾人不看好汪順,除了因為成績沒有明顯突出以外,最大的問題在于他的性格——所謂沒有“冠軍相”。在外人眼中,汪順太溫和周到了。
對于普通人來說,這種溫和不一定是壞事,甚至還是很多人缺失的優(yōu)點。在運動隊里,一般很少能看到一個運動員能把所有和他有關(guān)系的人都照顧到,比如五六年前,他隨隊去澳大利亞訓練,吃飯時看到隨隊翻譯沒怎么吃,專門過來問她,“姐姐你剛才沒吃飽吧”。而當翻譯離開游泳隊三年后,結(jié)婚時汪順還隨了份子錢,他也是組里唯一這樣做的隊員。
這種性格的表達甚至一度被解讀為汪順有“討好型人格”,平時在食堂打飯他會給隊友留水果,耍大牌從來與他無緣,參加活動毫無架子,會盡量滿足記者的要求……他的耐心讓人輕松,卻也讓人疑惑“感覺汪順天天考慮的特別周全,似乎一點棱角都沒有?!?/p>
然而,討好是沒有終點的黑洞,它會榨干你的精力,磨滅你的野心,尤其對于競爭意識遠超常人的運動員來說,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,在決定輸贏成敗的0.01秒之間,人沒有討好的空間。汪順“謹小慎微,求全責備沖勁不足”的性格,顯然勢必會影響到他對自身極限的沖擊。
但汪順在內(nèi)心深處是否認同這一“人設(shè)”呢?在被問到性格對成績的影響時,汪順沒有正面回答,只是說,“我覺得任何性格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,沒必要告訴全世界我是怎么樣?!?/p>
這或許和汪順的成長經(jīng)歷有關(guān),從當年被朱志根教練破格提拔之后,他的身份在很長時間里一直是“孫楊師弟”。而這個“配角”一做就是小十年,當后來徐嘉余脫穎而出后,汪順干脆從游泳隊里的“二哥”直接變成了“三哥”。
看起來,汪順對配角的身份似乎沒有太多意見,“甘居人后”的他從未展現(xiàn)過要當中國游泳領(lǐng)軍人物的雄心壯志和侵略性。每年組織恩師的生日宴,主動張羅的他都會提前邀請“大哥”孫楊,并在合影時讓出C位。
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上,央視記者采訪汪順時三次把他的名字念成了“徐嘉余”,汪順表情尷尬卻最終什么也沒有說。2016年拿到奧運銅牌后,因為隊內(nèi)一些陳年舊事的誤會,汪順一度被瘋狂網(wǎng)暴,但他也只是默默的關(guān)閉了微博評論,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。
汪順或許明白,大環(huán)境沒有允許自己鋒芒畢露的空間,他需要照顧到各方的情緒,需要對自己隱忍,而這種隱忍甚至已經(jīng)成為汪順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。剛?cè)ズ贾萦柧毮切┠辏陉犂锉淮箨爢T欺負,但他從不還手就是硬忍著,因為當時還“打不過”。他也不是沒想過逃避,但他知道,在十歲那次與母親在電瓶車上的對話后,這種選擇就已不復存在。
而這種隱忍更直接的表現(xiàn)是拒絕落淚。一次采訪中,被問到上次哭是什么時候,他說“想不起來”,自己是“再感人的電影也哭不了”的那種人。
記者追問,“東京拿金牌會哭吧?”
“可能會笑,為什么要哭?這么開心的時候。”
“我們管浙江男隊叫哭哭隊”,記者打趣。
“不會的,我肯定是不會哭的?!?/p>
在接受網(wǎng)易體育專訪時,汪順承認自己其實不善于溝通交流,有苦惱了更喜歡獨自消化,“讓我自己一個人待一待,靜一靜,可能睡一覺就好了”。有時候,睡前他會把想不通的事情捋一遍,思索出幾個可行的解決方法,“我覺得哪個方法好,那就用這個,想完以后就不再去想了”。
把自己緊緊包裹在殼里,用盡力氣阻擋外人抵達他的內(nèi)心。我們可以把這種殼理解為他的自我保護,但在更廣闊的意義上,殼將他和外界的輕視與不信任剝離,在殼里,他獨立長成了更強的自我。
隱忍著做“配角”這些年,汪順一直在等待機會爆發(fā),他說自己也是有血性的運動員。
在孫楊和朱志根教練分道揚鑣后,汪順成為了組里全部的希望,他發(fā)誓說一定要為朱導爭口氣。
2016年,他最后時刻逆轉(zhuǎn)拿下里約奧運會銅牌,同年,拿下自己第一個世界冠軍——短池游泳世錦賽200米混合泳冠軍。
2017年布達佩斯世錦賽前,差點因為氣胸做了開胸手術(shù)的汪順前往美國訓練,回國后沒調(diào)好時差又前往布達佩斯,造成時差紊亂,在200自首輪就被淘汰,隊醫(yī)都為他捏了一把汗:“壓力太大了,朱導組就看他的了?!?/p>
然而僅僅隔了三天,“心里憋著一股勁”的汪順再次上場,咬牙再次拿下200混的銅牌。
也許這種隱忍太過深刻,因此隊友葉詩文說,在平時生活中很難看出汪順還有血性的一面,但她還是透露,每次比賽前去檢錄的時候,她都能看到汪順眼神里“充滿殺氣”。這似乎是汪順從沒打算展現(xiàn)給外界的另一面。
血性之外,還有苦行僧般的訓練。
幾乎讓所有游泳運動員痛恨的高原訓練,汪順卻甘之如飴,因為那里能漲成績又清凈不受打擾,他刻意不帶電腦,擔心自己會控制不住打游戲。
“每天游到最后都很難受,內(nèi)臟都像在燃燒,但是游完之后又感覺很爽,可能是一種變態(tài)心理”,他說。
汪順對高強度訓練并不陌生,這從他2007年跟著朱志根教練訓練就開始了。朱志根以嚴厲著稱,在他給汪順安排的訓練計劃中,汪順每周要游100多公里,其中大約七成的訓練都以比賽速度或接近比賽速度進行。
為了督促自己,他會把自己的訓練計劃發(fā)給隊友,隊友看過后形容這份訓練計劃“很累,強度超大”。
有時他懷疑自己是不是拿不到金牌,“但是即便再懷疑自己也想再試一試”。他不想讓時間過得無意義,而是很用力地在每天的訓練里尋找快樂?!凹偃缯f今天漲成績了,我很開心。今天訓練得很好,我很開心。如果今天一天都沒有訓練,無所事事,我就覺得很迷茫?!?/p>
時間終于來到2021年7月30日這一天,當汪順在短板蛙泳中依然緊跟著第一位的安德魯時,人們知道,這份隱忍終于要走向終點了。最后50米的自由泳,汪順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,他追趕超越觸壁。1分55秒00,他將個人最好成績提升了1秒16。
曾斬釘截鐵說自己不哭的汪順回到了熱身池,師弟何峻毅跑過來激動地抱住他,“看你最后轉(zhuǎn)身的時候,就知道有了!”汪順還是沒有忍住,眼淚掉了下來。
孫楊之后,對于誰將繼續(xù)領(lǐng)銜中國游泳男隊,多數(shù)人的答案是徐嘉余。隨著東京奧運會200米混合泳奪金,打破美國選手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來長達17年對這個項目的壟斷,答案已經(jīng)變成了汪順,有媒體甚至直接寫“接棒孫楊”,還有的媒體寫“大哥汪順”。
西安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上,汪順已經(jīng)狂攬6枚金牌,而他的全運會金牌數(shù)量也提升到了15塊,正式將師哥孫楊甩在身后,成為全運會歷史上奪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。
“這10年堅持下來了,沒有白費?!辟惡?,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汪順笑著說。
汪順與朱志根教練
“循此苦旅,以達天際”。
這是汪順的朋友圈簽名,它來源于一段拉丁諺語“Per aspera ad astra”,在美國的電影《火星救援》中,這段話還有另一種翻譯:“顛簸路途通繁星。”
現(xiàn)在,汪順要去摘更多星星了。
原標題:《汪順:循此苦旅,以達天際》
閱讀原文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自濟南富森木工刀具制造有限公司 ,本文標題:《汪順:循此苦旅,以達天際》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